要坐进车舱可没有想像那幺简单,因为车内多了几根强化座舱结构与提昇刚性的多点式防滚架,且全罩式安全帽与HANS因为在上车前就已经穿戴好,每次坐进车内都得费一番功夫,技师Salvatore在我坐定后将腰部与肩膀两侧的安全带一一插入快拆扣并扯紧,随后由碳纤维製作的车门被关上了,车舱就只剩下我自己,GranTurismo MC赛车的V8引擎在震动着,温度逐渐上昇、心跳开始加快,就要上场了,我有信心可以驾驭它,但能够作出多快的圈速?此时Salvatore比出转圈圈的手势要我发动引擎,没时间想了,冲吧!
Maserati Trofeo基本资料文叶锦祥+图王泽玮
依照标準启动程序,先打开总开关、再来是电火装置,等仪錶板的所有灯号亮起后,按下引擎启动钮,碰的一声,车头那具V8引擎开始转了,在撕裂般的高亢排气声浪中,用右食指与中指将进档拨片往上一拉,透过轻微震动与声响我知道变速箱已确实排入1档,车子往前动且随着路面起伏而弹跳,光头胎也顺势捲起一些小碎石并敲打着轮弧与车身底部,滴滴答答的声音与氛围均提醒了我,从现在开始必须全神贯注,这可不是试车、训练或计时赛,而是真枪实弹在赛车场跟对手同时较量。2分03秒 太天真 原以为没问题 但上了车发现完全不是那幺一回事
车上所谓的空调就只靠两边车窗各一个小开口与右前方一根小风管,全身防护装备加上引擎所产生的温度,让车舱就像烤箱般热烘烘的,光是等待下场的过程就已经全身冒汗,不过随着前方车辆的引擎转速开始拉高并往前移动,我知道时候到了,脑海里不断想着赛前测试时技师的叮咛并告诉自己,千万别因为紧张而忘记该有的动作,第一圈先让煞车与轮胎的温度拉上来才开始加快速度。其实在星期五(11/01)第一次自由练习的两天前,我先在天马山赛车场进行一整天的赛前测试,对操作GranTurismo MC赛车已有基本概念,由于车上并未配备任何电子循迹控制系统,也没有ABS煞车,因此驾驶者的所有动作都会对动态表现造成影响,而更轻的车身与赛车设定也让4.7升V8引擎的动力输出比街道版更猛爆,不过来到上海F1赛车场之后,更快的平均速度与全然不同的赛道型态,让轮胎与煞车的工作量更大,先前累积的经验完全派不上用场,我又得重新再来一遍去找出驾驭它的方法。其实我对上海F1赛车场算熟悉的了,过去在这里有多次试车与驾训课程的经验,原本认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够上手并专注于最快单圈攻略,但一下场却发现完全不同,煞车点、档位选择、进弯路线与油门控制的手法都过于保守,即便使劲猛催依然跟不上对手的节奏,即便在这个阶段我所设定的目标是先熟悉赛道,找出每个弯角的最佳攻略方式后等第二回的自由练习再开始作最快单圈,但一下车看到自己的单圈成绩后打击非常大,仅2分03秒的最快圈速比第一位的1分54秒要慢了9秒,危机感瞬间涌现,我必须立即找出问题在那里?那些地方出了错?马上要有因应的解决方案。两分整 给自己有些交代 大胆放手的去向极限挑战
GranTurismo MC是一部融合传统风格的新世代GT赛车,使用手排换档拨片但车上却没有配置循迹控制及ABS煞车,而油门与煞车踏板的摆设位置也是针对左脚煞车所设计,这对习惯一般街道用车及首度接触赛车的驾驶者来说确实会增加适应性的困难,不过若能善用它的均衡车重分配与操控特性,并掌握煞车控制与油门的要诀,才能够让这部车可以跑得飞快,这是此次赛事部门工程师在第一次自由练习后所给我的建议,不过最终还是要靠我自己去感受并找出驾驭GranTurismo MC的最佳方法。第二次自由练习同样换上一组新胎,由于对车辆及赛道更加熟悉了,决定找一部速度较快的赛车跟着跑,看看别人的煞车点与路线选择,但老实说,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跟了几个弯角后我自认已掌握到煞车的一些诀窍,但每次加速出弯依然会被拉开,然后再过一圈前车就不见了,不过即使一次又一次的被对手狠狠甩掉,但后来通过大直线时看见Salvatore指示牌上的数字终于让我感到欣慰,单圈成绩进步到两分整,虽然与最快的1分54秒仍差了6秒,但能够一次缩短3秒对自己总算有些交代。在累积两次的自由练习经验后,我仔细想了许久并试着找出癥结点与可以进步的空间,首先是轮胎,这条胎的抓地力在第7圈之后就会因温度及胎压升高而出现剧烈衰退,虽然自由练习及排位赛可以回Pit让技师将胎压放掉一些,但改善情况有限,因此要作出最快单圈就得抓紧第7圈之前的黄金时段,否则再怎幺拚都没用,另外就是煞车点与出弯油门的掌控仍不够大胆,不过自由练习已经结束,这些论点就只能够等待隔天排位赛的机会来验证。1分59秒 犯了错 有时必须从错误中去学习
每一次回到Pit区都会发现全身因大量汗水而从头湿到脚,甚至连整双手套都湿的很彻底,更别说是瘫软的身体,回到房间只想马上洗个澡然后睡觉,连吃个饭都快要没有力气,但一躺到床上,脑海里浮现的依然还是赛车,要怎幺样才可以再快个2秒?不服输的情绪让我很想立即再上车跑个几圈以找出答案,但想着想着依然还是累到睡着。隔天坐上最早到赛车场的接驳车,我应该是第一个穿好装备并在赛车整备区为排位赛预做準备的车手,即便距离出场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我强迫让自己提早进入战斗状态,隔了一段时间,其他车手陆续出现,看着他们轻鬆的互打招呼并谈笑风生,我知道以现在的条件很难跟他们抗衡,但最起码速度不能差得太远,或许这会让人觉得还没比便先灭了自己威风,但这就是赛车的现实世界,别人不会因为你菜就不超你车。